宋律师,台州合同律师,现执业于***律师事务所,严格遵守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秉承诚信、谨慎、勤勉、高效的执业理念,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最大限度地维护当事人的利益。name律师从事法律工作多年来,恪尽职守,为当事人提供快捷、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为法制建设尽了绵薄之力;在办案中不畏权贵、据理力争、维权护法,受到当事人和法院的高度认可和评价。
任何无论签订任何合同都应该意思表示明确,可是往往有不少合同在履行的过程中,因为重大误解,而无法继续履行合同。这个时候就需要合同当事人通过起诉或仲裁申请撤销合同了。
因重大误解申请撤销合同需符合的条件:
1、对合同性质的误解。如把借贷误解为赠与,把出卖误解为出租。
2、对合同对方当事人的误解。例如,加工承揽合同、技术合同、演出合同等要求有特定履约能力的合同,如果对当事人的身份、技能等存在误解,往往会带来较大损失,可构成重大误解。
3、对标的物的性质、品种、质量的误解。例如,把文物复制品误认为是真品,把劣品误认为是优等品,这些将可能导致当事人合同目的的落空,给当事人带来较大损失,可以认定为重大误解。
4、对标的物的规格、价格、数量、包装、履行方式、履行地点、履行期限等内容的误解,会给当事人带来较大损失,也可构成重大误解。
5、对价款或者报酬的误解。在实践中,当事人在订约时对价金没有发生误解;但在履约时一方因为过失而向另一方多交付价款和酬金,此种情况因并非是对合同本身发生误解,因此不应按重大误解撤销合同,而应当按给付的不当得利处理。
请求撤销重大误解合同的一般方法:
首先,要明确可以撤销的合同类型
1、因重大误解订立的。
2、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3、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
4、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5、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
然后,向法院起诉申请撤销合同。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合同撤销权是有时效的,要在1年内向提起起诉或仲裁撤销,才会得到支持。
在合同过实务中,因为合同存在重大误解的,合同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撤销合同。需要注意的是,撤销合同必须通过诉讼或仲裁撤销,双方当事人口头书面约定的,都不算撤销合同。另外,撤销合同应该在1年内申请,否则难得到支持。在申请撤销或者有相关合同纠纷事宜中遇到困难的,可以委托专业的律师协助,你也可以在右边律师板块查看相关律师信息。
往往很多人在签订合同后才后知后觉自己订立了欺诈的合同,意识到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想着怎样才能最大程度地补救,遭遇合同诈骗的补救措施可以依据具体情况的不同来选择最合适的方式。
首先我们要知道,合同欺诈大致可以通过以下5种方式补救:
1、协商变更和解除合同。协商变更,包括对合同的内容进行修改或者补充。协商解除,是双方通过协商,在合同关系有效期限尚未届满前提前终止合同。
2、不予履行。不予履行适用于被欺诈方发现已签订的合同不符合法律的规定,对方有欺诈嫌疑,双方签订的合同可能为欺诈性的无效合同的场合。在这种场合,被欺诈方应暂不履行合同规定的内容,如不予发货,不予付款,以免造成财产无法返还。
3、中止履行。适用于被欺骗诈方已经开始履行,但尚未履行完毕,发现合同可能为欺诈性合同,对方有欺诈嫌疑的场合,被欺诈方应当暂时停止履行。
4、请求人民法院确认合同无效。如果被欺诈方在履行前或正在履行中发现合同属于欺诈性的合同,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确认该欺诈性的合同无效。
在请求人民法院确认合同无效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发现对方有欺诈嫌疑的,要及时起诉;在起诉前做好充分准备,包括收集证据、写好起诉状等;在发现欺诈方可能处分或转移已经履行的财产的,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诉讼财产保全。
5、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合同欺诈的案件有许多都是触犯刑律的,欺诈方应负刑事责任。
在发现欺诈方隐匿财产不能履行或欺诈方潜逃之后,被欺诈方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并积极提供各种线索,收集有关合同欺诈的证据,协助司法机关快速侦破合同欺诈案件,以挽回因合同欺骗诈所遭受的经济损失。
合同欺诈是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依据情形的不同分为民事赔偿责任和刑事责任。所以建议受害人在遭遇合同诈骗的时候,要积极搜集相关的证据,选择合适的方式补救。在挽救损失的过程中,需要提起诉讼,而对于诉讼流程和取证有不懂的,可以委托专业的律师协助。